港島舊事

萌俊

都市生活

“這是壹個黑白無序,動蕩不安的年代,拼死拼活也只是為吃壹碗飽飯,縱使警察也被冠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82章 上滬幫立旗

港島舊事 by 萌俊

2024-6-23 09:51

  “很簡單。”
  邵毅夫道:“寧波人要求變。”
  李惠利皺起眉頭。
  “怎麽變?”
  邵毅夫道:“潮汕佬會有槍,寧波仔也要有槍,潮汕佬有人才。”
  “寧波仔也要出人才。”
  董郝雲、王傳霖、陳廷華等人都收斂起表情,神態逐漸變得鄭重,邵毅夫繼續道:“論錢,沒人輸給潮汕佬,但是潮汕佬手中有警隊,上克總督,下制江湖。”
  “依靠警隊勢力生意什麽生意都敢做,大到航運貿易,細到糧食油品,黑的鴉片軍火,白的銀行金店……當年潮汕佬沒握住槍的時候,寧波商會壹點都不怕潮汕人。現在潮汕商會制霸警隊,寧波幫、八閩幫、客屬商會,壹個個都得在潮汕佬面前收聲。”
  “我們寧波人不是沒有當差的,也不是沒有社團,但沒人重視底下的人,導致商會生意都受到影響。”
  董郝雲、王傳霖、陳廷華皆端正姿態,知道邵毅夫不是在開玩笑,而是有了壹個很成熟的方案。
  “邵生。”
  “妳的意思是……”陳廷華出聲道。
  “支持警隊的寧波人,培養寧波仔當差,花錢捧寧波社團的坐館,聯系南洋,臺島,日韓的寧波商會,壯大社團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。”邵毅夫道:“出資讓學生仔到英國留學,進修,不管是當警察,還是律師,醫生。”
  “創建慈善基金,救助寧波籍的小孩讀書,花二十年苦功,換壹百年利益。”
  董郝雲、王傳霖、陳廷華面色都顯得震驚。
  這壹套打法在潮汕商會、八閩商會中不稀奇,是早年商會壹直在做的事,但寧波商會到港島發展的時間更晚,至今不到二十年,壹直都沒有轉換過心態,將港島當成真正的家鄉。
  這也是寧波商會壹直不如潮汕、八閩商會的原因……現在邵毅夫的宏圖偉業不止於此,還道:“另外,寧波商會的旗號太少,整個寧波才多少人?”
  “在港島的又有多少?”
  “整個港島有五十萬潮汕人,壹百萬廣東人,有沒有十萬寧波人?沒有吧!”
  邵毅夫伸出壹只手,振聲道:“卻有五十萬上滬人!”
  “大多數寧波人早年都在上滬淘金,同樣是十裏洋場,寧波人能在上滬打下壹片天,壹樣能在港島打出壹片天。最早壹批逃港的人許多都是上滬富商,江湖大佬,有些人不是上滬人,也不是寧波人,但父輩在上滬工作,自然也親上滬。”
  “我們要打出上滬旗,成立上滬商會,團結全部上滬逃港者,才有可能在港島紮下根同潮汕佬拼壹拼。”
  董郝雲壹幫人都面露思索,可卻無人反對,看來邵毅夫的話深得人心。
  雖然,這些人裏有親華派,有英資派,但政治立場不能改變家鄉沖突,在矛盾還沒爆發的時候,他們是願意壹致發力,把寧波社團的蛋糕做大。
  邵毅夫又端起碗,舀了口粥,感嘆道:“我們出來闖,不是為了只喝口粥的,回報家鄉,捐資助學,也不僅僅是為了與人爭,是為人生奮鬥!”
  “東方銀行的邱德更,環球航運的包鈺剛,都是寧波幫的人才,為什麽現在跟潮汕幫走的近,替潮汕人賺錢?因為,我們寧波人在上滬被趕出來,已經失了氣誌,容不下人才。”
  陳廷華再也忍不住,當即叫道:“好!”
  “邵先生。”
  “我願意出資支持上滬商會的成立。”
  董郝雲也在深思熟慮的後點頭:“既然能回報鄉民,壯大商會,沒什麽好反對的。”
  “是。”
  “邵先生,妳著手去辦,要錢,要人,我們都肯出力。”李惠利也道。
  邵逸夫當即面露喜色,端起粥碗道:“謝謝大家。”
  “不用。”
  董郝雲道:“都是為商會。”
  為商會,其實就是為了自己,捐資助學,培養寧波幫的人才,其實也是在為商業鋪平道路,算是壹種投資,但卻能為整個港島的寧波人開出上升通道,起到正面效果。
  於民有利。
  自然會受人支持。
  在此之前,邵毅夫都沒有捐助過學校,發展慈善事業,現在為了與潮汕幫爭鋒,反倒壹步踏進慈善行業,贏得壹生中最重要的名望。
  壹周後,寧波商會即將改組為上滬商會的消息便傳遍華人商界,邱德更、包鈺剛等人開會時沒收到消息,但作為寧波商會的理事,在正式改組的時候肯定會獲悉情況。
  這次寧波商會打出上滬旗,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震動,但出身上滬、寧波的商界老板們卻普遍很支持,態度積極,看來確實是壹個深得民心的舉措。改組事宜也進行的很快,短短半個月時間,寧波會館的牌子便收起來,換成上滬會館。
  何定賢收到消息的時候,心裏壹驚,但隨之釋然:“以前總聽人講港島商界上滬人力量大,以前還以為是指上滬移民,這個松散的團體,未想到是真有人打出上滬商會的旗幟。”
  “邵毅夫真的是不簡單。”
  壹個商界泰鬥級人物能簡單的了嗎?
  邱德更坐在茶幾旁,身著長衫,手裏握著茶盞,笑道:“照我看來,邵先生也有點迫不得已的味道,院線方面爭不過東方集團,南洋方面大老板的影響力又愈發強大。”
  “要是再不出招,以攻代守,不提港島的生意,南洋的生意都有可能受影響。”
  何定賢笑笑不說話,心裏其實很明白邵毅夫的難處,畢竟,南洋院線、遊樂場等生意也很依賴政府關系,隨著南洋局勢愈發不穩定,將進入壹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窗口期。
  這於何定賢、邵毅夫二人而言是壹個平等的機會,誰都不會放過,可爭奪的焦點卻在港島。
  另外,邵氏兄弟成立以後,電影票房其實很好,收入也比東方電影高。邵毅夫做電影行業壹輩子,制片能力其實是很強的,特別是現在正值壯年,精力充沛,十分能打。
  否則,邵氏黃梅戲電影、功夫片電影也不可能長紅二十年。
  鄒懷文出走成立嘉禾的時候,其實邵毅夫都已經年老體衰,精力,想法開始走下坡路了……
  多少有點偷襲老人家的意思。
  東方電影培養了壹批青年導演,年輕藝人,其實在邵氏面前是個後生仔,偏偏提前圈了許多地,把院線和壹元片市場占據,靠著商業模式也挺賺錢。
  可惜,電影作為壹個文化產品,軟實力很重要,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。東方電影要不是有跟國際電懋合作,恐怕在電影市場上跟邵氏叫板的資格都沒,只能當壹個小嘍啰。
  “內地首部黃梅戲電影《天仙配》已經在去年開映,第壹次嘗試將地方戲曲融入電影藝術當中,根據公司的消息,邵氏的王牌導演林翰祥正在拍攝邵氏首部黃梅戲電影《貂蟬》,東方影業和電懋合資拍攝《精忠報國》,壹個是三國時期的愛情故事,壹個是宋朝的歷史故事,到時候就看誰能踩中黃梅戲第壹股風潮了。”
  在東亞最火的黃梅戲電影,初創者卻是內地的制片廠,這點其實挺多人都會意外。邵氏能夠將黃梅戲電影大興起來,壹是其有廣闊的海外市場,二是有壹大批資深導演。
  何定賢手下的導演目前只能拍小片子,要拍投資超二十萬港幣的大制作,必須請電懋的當家人來掌鏡。陸運濤精益求精的態度,導致他提前比邵氏開拍,但估計得比邵氏晚幾個月上映。
  好在,只要主動去跟上黃梅戲的這股東風,就算賺的如邵氏,也頂多是老大老二的區別,早早能甩開長城、鳳凰等壹派老牌公司。
  邱德更在介紹銀行業務進展的時候,何定下壹邊聽,壹邊則思索起來:“寧波幫都打出上滬商會的旗號了,潮汕幫還在固步自封,謹守迂腐的族系,這樣不行。”
  “落人壹步,不追上,就會步步落人。”
  “大老板。”
  邱德更見何定賢心不在焉,忽然出聲提醒。
  何定賢回過神來,笑了笑,抱歉道:“唔好意思,走神了,妳繼續。”
  他暫時放下心思,洗耳恭聽。
  壹個月後。
  上滬商會正式成立,當天港島各大商會會長,泰鬥紛紛登門祝賀。隨後,上滬商會做了兩件帶給何定賢濃濃危機感的事情,第壹件是成立上滬商會慈善基金,宣布與東華三院達成合作,計劃兩年內成立兩所小學,壹所中學,第二件事則是請出上海青幫大佬,曾經杜老大手下四大金剛之壹的“顧嘉堂”出面,收海定社坐館“吳阿慶”為弟子。
  雖然,讓吳阿慶成為青幫中前二十四字輩,“學”字輩的弟子,並不能真正提高吳阿慶的江湖實力,但江湖地位,名聲十分好聽,更能彰顯商會對於吳阿慶的看重,意義極大。
  青幫早年原定二十個字輩,後添“大通悟學”四個字輩,大字輩中最出名的為上滬三大亨之壹的“黃金榮”,“杜月笙”則是“悟字輩”,顧嘉堂是與杜壹個時代的人,同為悟字輩,弟子自然是“學”字輩。
  到學字輩為止,稱之為前二十四字輩,後來又添“萬象依皈,戒律傳實,化渡心回、普門開放、光照乾坤,帶法修行”二十字輩,稱之為後二十四字輩。
  吳阿慶成為學字輩的人之後,毫無疑問在成為青幫中輩分第壹,為將來在江湖上發展社團,結交青幫人士有重大利好。
  至於扶持寧波籍的差人,律師等公職人員的事情,倒是口風很緊,沒有流出確切的消息,但於商界大佬們而言,前兩件事做了,第三件事用屁股想也想得到,上滬幫肯定會做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