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島舊事

萌俊

都市生活

“這是壹個黑白無序,動蕩不安的年代,拼死拼活也只是為吃壹碗飽飯,縱使警察也被冠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86章 差人辦報

港島舊事 by 萌俊

2024-6-23 09:51

  半個月後,灣仔,三板街,壹間茶餐廳內。
  鄒懷文風塵仆仆,剛剛過海來到港島,見到老板大方的替他點了飲料點心,出聲匯報:“大老板,最新的三臺造紙機已經進入工廠,經過技工可以調試可以投入使用。”
  “新的壹臺印刷機也正在作業,造紙廠每天可以產紙壹萬兩千刀,由於我們價格便宜,《星島日報》已經全部用我們的紙。”
  何定賢拿著服務員遞來的檸檬水,吸了壹口點頭道:“《工商報》和《華商報》是不是已經搞定?”
  “看妳最近天天都往港島區跑,應該不會浪費輪渡的票錢吧?”這些錢可都是公司出!
  鄒懷文也早在《星島日報》辭職,專門負責東方紙業運營,生產銷售壹手抓,此時笑道:“《工商報》的合同已經敲定,《華商報》壹直在談,因為《華商報》同四海紙業的關系很好……就算我們的價格低,別人也不壹定買。”
  “算了,《華商報》壹個月才賣多少份?壹周也就發行壹期,在港島沒什麽銷量,我看他遲早倒閉。”何定賢端著壹份雲吞面,拿著壹雙木筷,吸溜著大快朵頤。
  鄒懷文面前則是壹份豬扒飯,壹大塊豬扒帶著骨頭,油滋滋的香氣撲鼻。
  “是,拿到《工商報》的合約之後,紙廠每個月利潤就達到五萬以上,市面上也總有些公司不看產品,只看人。”鄒懷文其實也沒把《華商報》放在心上,說完就補充道:“工廠多招了五個工人,讓阿仔出面招的。”
  “行,人還是阿傑管。”何定賢爽快點頭,鄒懷文繼續說道:“我在《大公報》有點關系,想要拉攏《大公報》的單子,但是《大公報》的社長獅子大開口,要這個數。”
  他舉起壹個手掌。
  何定賢隨口答應:“如果是五千就給他,如果是五萬就給他壹巴掌。”
  鄒懷文低下頭表情悻悻,專心吃飯,《大公報》作為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壹張中文報紙,發展歷史是與革命史息息相關的……
  最早是在津港創刊立報,靠著與當權軍閥“袁大頭”對噴火爆全國,壹向以“敢言”著稱。
  而後,隨著戰亂《大公報》在上滬、漢口、港島、桂林、川渝多個城市建立分社,報紙股權也幾經轉手,壹度還淪落到受鬼子控制。
  1926年9月,吳定昌、張繼鸞、胡正之接辦《大公報》,成立“新記大公報”公司,寓意為新的大公報。
  這階段的大公報奉行“不黨、不賣、不私、不盲”的四不主義,成為全國公信力最強的報紙,迎來了壹段最輝煌的時期。
  《大公報》不僅堅定抗日,作愛國宣傳,還湧現出壹大批“文化鬥士”。
  而在國內戰爭結束之後,津版《大公報》已經改組為《進步報》,滬版大公報則繼續發刊,港版則伴隨潰兵而停刊,直到三年前才在內地港澳工委的領導下復刊,與《工商報》,《文匯報》壹起組成中資背景左派文化陣線……
  目前《大公報》還是全港排名前三的報紙,每期銷售都達五千多份,不過報紙定位跟負責人是兩個概念。
  《大公報》大公無私,負責人卻是要吃飯的呀……
  東方紙業草創沒有半年,確實缺少報業的大主顧光臨,但是依靠價格優勢的情況下,白報紙還是不愁銷量的。
  港島有大量的字畫報,馬報,小姐報……這些多如牛毛的報社加在壹起,很容易就能消耗掉紙廠的產量。
  鄒懷文是為紙廠未來的發展考慮,才在想辦法搭上《大公報》,可是何定賢也有他的考慮,吃到半飽時,哈出口熱氣,提議道:“阿文,有沒有考慮自己辦壹間報社?”
  “何生。”鄒懷文順口答應壹句,下壹秒就面色了然,好似早有預料:“妳真打算辦報紙?”
  他在負責起紙廠之後,對何定賢的了解愈加深入,大致猜到何定賢是壹個做生意有眼見的人。
  生意人的眼見,不是預知未來,而是走壹步,看三步,立足眼下,展望未來。
  以紙廠為事業根基的話,下壹步就是辦報!
  壹旦報社成功立起來,銷量好的話,紙廠也能水漲船高,不愁銷路,形成壓制其他紙廠的產業鏈優勢。
  未來不說做成全港最大的紙業公司,但也是財有流水,源源不斷啊!
  何定賢笑著問道:“辦報社不好嗎?”
  不鄒懷文苦笑道:“辦報社當然好,但是報紙想要打開銷量很難,管是《馬報》,《商報》,還是《風月報》,《日報》,每個報紙都有不同的客戶群體,否則客人為什麽要在報亭上百份報紙裏選妳?”
  “就連英文報紙,中文報紙,乃至於華僑商報,其實也是在針對不同的客人,辦報紙利潤雖然高,但是難度更大,甚至還需要點運氣。”
  何定賢點點頭:“有道理,往前推十年,辦報紙還是文人專屬,從來沒有商人辦報壹說,何況我還是差人辦報!辦的又不是鬼佬《警訊》!”
  “就算商人辦報也不是個個都辦得成的,倒是文人辦報有號召力,但壹個個打嘴仗不專心揾水。”
  “但如果我說自有辦法打開報紙銷量,想請妳替我操辦報社,擔任總編,妳有沒有興趣?”
  鄒懷文下意識心裏就有所意動,他之所以說這麽多,就是猜到大老板有心要用他,但是又沒把握將報社辦好。
  雖然,他是學新聞專業畢業,又在《星島日報》擔任過主編,但是編輯壹個板塊和操持壹張報紙是兩種概念,歷史上的鄒懷文直到發家成為富豪之後,也沒有單獨管理過壹張報紙。
  可以說,這是他完全沒有涉足過的領域,但又是那麽的合適,讓他找不到拒絕的理由。
  想到大老板會解決打開銷路的麻煩,如果主要是負責報社組織和編輯的話,卻很渴望試壹試。
  他稍顯猶豫便立即點頭:“單純負責編輯新聞和排刊出版的話沒問題!”
  “要是大老板答應給夠經費的話,我還可以拉幾個適合的編輯,記者壹起創刊,至於註冊報社的手續就更簡單,對於業內人士而言基本是沒有門檻的。”
  何定賢面露喜色,果斷的道:“好!我特意讓人從帳取了壹萬塊錢,先作為組建報社的經費。”
  “妳把報社的架子搭起來之後,紙廠就可以換壹個人來管,到時候再給妳兩萬塊的初期經費。”
  辦報社有三萬塊作為啟動成本已經完全足夠,壹個輕資產行業初創就只需要場地、人工和壹些手續費的成本,何況,他還有自己的紙廠可以供紙、印刷。
  鄒懷文見老板早有準備地拿出壹個牛皮紙袋,裏面是沈甸甸壹萬港幣,接過時心情還有些復雜:“老板,妳做事真是雷厲風行呀。”
  何定賢略帶自嘲的說道:“我同妳不壹樣,屋村仔出身的嘛……從小肚子餓怕了,看準機會就要上去搶食,來不及想太多的,搶不到大不了給人打壹頓,但是得先上去搶才可能有飯吃。”
  “放心,報社辦虧本,不幹妳的事,繼續回來紙廠做我的總經理,報社要是辦起來,我給妳百分之十的股份。”
  鄒懷文眼前壹亮,本以為等來的會是對賭協議,沒想到摳搜的老板大方起來了。
  “多謝老板。”
  “不用謝我。”何定賢很是誠懇的道:“誰讓辦社是壹個人文為本的行業?就算是商人辦報也得看總編輯的本事,有些報社壹換總編就沒銷量,我不給妳股份,妳怎麽幫我把報社搞好?”
  鄒懷文對大老板的誠實感到無奈,好不容易心裏對妳有點好感,妳非要把好感給敗光?
  合著找壹直都是工具人,賺不到錢就壹文不值呀?好吧,看在牛皮紙袋份量十足的面子上,也就不跟妳計較了。
  “何先生您請放心,我壹定盡最大努力把報社辦好,對了,妳作為老板,想給報社取壹個乜名?”
  壹間報社的名字非常重要,最好簡潔明了,主旨清晰,有記憶點,按照業內的話講,名字叫起來要“脆”,聽起來要“亮”,說出來要“響”!
  如果能夠再兼顧些特點、風格,針對好用戶群體就絕佳了。
  所以,很多報社的名字就極其相近,往往都在四字以內,不同類型的報紙名也各有特點。
  何定賢根本不用思索,顯然是早有腹稿,當即說道:“東方日報!”
  “行!”鄒懷文也很幹脆的開口應下:“下個月,東方日報的第壹刊就會面市,老板妳且看著。”
  至於報紙該側重新聞,時事、還是工商方面,他便沒有再過問何老板,因為,這是作為拿股份總編應該思考的事情,鄒懷文個人還是偏向於辦時事新聞,因為這壹類是最受普羅大眾歡迎的報紙。
  妳要說娛樂報、花邊報更受歡迎,那鄒懷文可就不服氣了,嘉禾公司都還沒成立,娛樂圈都沒有!
  《風月報》是召妓的!
  哪裏來的娛樂報!
  另外,光從何老板的定名裏就能看出兩個意思,壹是何老板打算把“東方”二字招牌發揚光大,目前看來是壹脈相承,未來搞個“東方集團”出來都不奇怪,二是何老板有心要做壹日壹刊,發行量最大,收益最高的“日報”,挑戰性不可謂不大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