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野性時代

王梓鈞

都市生活

宋維揚久久佇立在鏡子前,看著那張青春洋溢的臉龐,是如此熟悉,又遙遠和陌生。   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55章 【災害無情人有情】

重生野性時代 by 王梓鈞

2020-3-4 15:14

  98抗洪搶險期間,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,我們來講壹個富二代的故事。
  李向群的父親是做服裝生意的,當別人還夢想著成為萬元戶的時候,他們家的年收入已經有好幾十萬。但李向群沒有混吃等死,沒有學著做生意,他崇拜英雄,做夢都想當解放軍。
  高中畢業,李向群就去參軍,卻因體能問題沒被選上。
  李向群為了鍛煉身體,居然跑去當民兵,經過壹年的鍛煉,他終於如願以償光榮入伍。
  剛剛進部隊的時候,李向群見到領導第壹反應不是敬禮,而是發煙。他花錢大手大腳,壹頓飯要吃好幾百塊,煙癮特別大,每天至少抽兩包煙。
  部隊是個大熔爐,李向群很快就戒煙了,每個月開支在10元以內,為了省電話費,他甚至選擇給家裏寫信。
  98洪災,李向群隨部隊奔赴災區,扛著沙袋在水裏泡了壹整天,肩膀磨破出血,腳也被割出壹道4厘米長的口子。他發燒暈倒了,被送到當地醫院,醒來後再次奔赴抗洪前線,指導員怒吼:“妳小子不要命了!”李向群說:“全團都上了,我在醫院裏躺不住。”
  連續奮戰十六天,李向群高燒不退,體力嚴重透支。
  戰友們勸他休息,李向群卻咬牙堅持,最後暈倒在堤壩上,鼻孔流血。醒來休息幾分鐘,李向群又開始扛沙袋,連續扛了20多包,口吐鮮血昏死過去。
  李向群就這樣犧牲了,年僅20歲,黨齡8天。
  李向群的父母聞訊趕來,在悲痛之余,決定完成兒子未盡的事業。他們放下生意不管,父親穿著兒子的軍裝走上堤壩扛沙袋,母親給戰士們洗衣做飯,直至抗洪搶險結束。
  ……
  七月初,正值高考。
  全國災情越來越嚴重,喜豐公司給全體員工發了壹封內部公開信,宣布向災區捐贈純凈水並設立供水點的重大決定,且號召員工們踴躍報名做誌願者。
  這誌願者不幹別的,就是給抗洪前線運送純凈水,以及在各供水點輪流執勤。
  誌願者沒有額外的工資,相當於帶薪休假,而且必須自備幹糧,不能給災區的戰士和群眾增加負擔。
  如此費力不討好的事情,楊信本來以為沒幾個人報名,結果三天內的報名人數就有1800多。要知道,此時洪災還沒蔓延全國,洪水只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泛濫,這些城市的喜豐公司職工總共也就幾千人。
  甚至還有101計劃的社區合作夥伴報名,這些人並非喜豐公司的正式職工,只是受雇幫忙配送產品而已。他們去做誌願者,意味著丟下手裏的工作,不但拿不到工資,反而還要自己掏錢做事。
  楊信執掌喜豐好幾年,性格愈發四平八穩。他先是組織報名職工去體驗,接著又把這些人分成三部分:壹部分在供水點輪流值班,壹部分負責運輸任務,壹部分負責跟地方政府和部隊接洽(這些都是公司幹部)。
  總體上遵循就近原則,員工們在各自所處的地區當誌願者。
  由於涉及的資金很大,楊信又從總部派出巡視小組,嚴防有人利用救災的機會中飽私囊,同時收集各地的具體執行情況。
  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,其實這是壹次考察員工的良機。
  聯系當地政府和救災部隊,設立供水點,執行捐贈任務,這些都非常考驗個人執行能力,稍不註意就會搞得壹團糟。做這些事情的,都是各地分公司的幹部,如果搞得井井有條,以後升職加薪肯定優先考慮。如果搞得亂七八糟,也不會有什麽處罰,但其能力評價肯定要打折扣的。
  至於報名當誌願者的普通員工,即便體檢不過關沒去成,也肯定要登記在冊,在某些時候給予壹定照顧——品德最寶貴,多壹些這種員工對公司來說是好事。
  等這些都安排妥當,已經過去半個月,結果讓人哭笑不得:洪水居然退了。
  但也不是白費功夫,畢竟災區的自來水廠和水井恢復使用都需要時間,喜豐純凈水正在源源不斷的送出。
  還沒等大家喘口氣,更大的洪訊突然來臨,長江中下遊水位迅速回漲,多地水文站的監測數據都達到歷史最高水位。
  ……
  江城。
  張誠是《長江日報》的老記者,今年40多歲,幹這行已經有二十多年,他甚至被新華社分社聘為本地的特約記者。
  前些時候,張誠都在抗洪前線采訪,淋了場暴雨,發燒40度,便躺在家裏休息了好幾天。
  妻子買菜回來說:“菜市場又漲價了。”
  “到處遭災,肯定漲價。”張誠躺沙發上看著電視。
  妻子又說:“樓下貼了告示,從明天開始間歇性供水,說是又有自來水廠被淹了。妳記得每天接兩桶水備著,我忙著上班有可能搞忘記。”
  張誠道:“曉得了。”
  妻子放下菜籃子,瞟了眼飲水機:“咦,送純凈水的還沒來?以前都很準時的啊。”
  “可能純凈水廠也被淹了。”張誠猜測道。
  “咚咚咚!”
  妻子快步跑去開門,見壹個50多歲的送水工站在外邊,立即抱怨道:“我中午就打電話了,怎麽現在才送來?”
  “對不起,對不起,來晚了。”送水工把桶裝水扛到飲水機上安置好。
  妻子告誡道:“下次再這樣,我就不訂妳們喜豐純凈水了啊。”
  送水工拿出壹封打印信件說:“洪災期間,每個客戶每月限購兩桶,請妳多多理解壹下。”
  “嘿,這夠稀奇的,”妻子笑道,“就是因為發洪水,我們怕自來水有問題,這才要多買妳們的純凈水啊。妳們居然還搞什麽限購!”
  送水工說:“這是公司的決定,我也做不了主,妳先看看這封信。”
  妻子打開信件,只見上邊寫道:“致尊敬的喜豐桶裝純凈水用戶:感謝您長久以來對本公司的支持,感謝您對喜豐純凈水的信賴。由於災情嚴峻,供水緊張,本公司緊急調運純凈水捐贈災區,並在飲水困難的地區設立免費供水點,每日的純凈水產量或有不足,從今日起開始限購。為保證災區群眾和抗洪戰士能喝上放心水,每位客戶每月只能購買兩桶喜豐純凈水,直至洪災結束,敬請諒解……”
  妻子看完這封信,立即換上笑容:“沒事的,沒事的。師傅妳口渴不?我去給妳泡杯茶,喝了再走。”
  “不用,不用,我還要去送下壹家。”送水工笑著走了。
  張誠問:“喜豐的純凈水廠也被淹了?”
  “妳看看這個,”妻子把信遞過去,“喜豐的水是真好,以後只買這個牌子。”
  張誠看完信驚訝道:“喜豐做這種好人好事,都沒聽到他們宣傳啊。”
  妻子說:“人家是真心救災,又不是為了打廣告。”
  “好人好事就該多宣傳,”張誠說,“我明天就去采訪壹下,幫喜豐寫篇報道。”
  “妳的病還沒好透徹呢。”妻子道。
  張誠笑道:“沒事,已經不發燒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