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 【展望過去,預言未來】
重生野性時代 by 王梓鈞
2020-3-4 15:14
《未來屬於中國》的封面為大紅色,壹片紅,沒有任何花哨。
封腰是白色的,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工作人員,特別在封腰上加了壹句:喜豐公司董事長、中國工商界抗戰首義宋維揚作品。
火車上,馬小雲翻開扉頁,看到幾行字:
真正偉大的民族,永遠不屑於在人類當中扮演壹個次要角色,甚至也不屑於扮演頭等角色,而是壹定要扮演獨壹無二的角色。壹個民族若是喪失了這種信念,它就不再是壹個民族了——陀思妥耶夫斯基。
開頭是復旦楊校長的序言,接著是宋維揚本人的《前言:論民族精神與逆向民族主義》。
“逆向民族主義(Reverse racism),是壹個人類學概念,指低等民族反過來歧視高等民族。我不同意這種說法,因為民族是平等的,不存在誰更高等、誰更低等的問題,只是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不同而已。”
“今天,我要把這個詞匯借用過來,概括整個80年代的中國社會思潮。即中國人自我矮化,自我否定,狂熱贊美非中華民族的壹切文化和特性,甚至是生理特征,排斥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習俗!他們對西方文明的崇拜,已經到了愚昧迷信的地步,恨不得揭掉自己壹身黃皮,換上白皮來成為光榮的‘上等人’。”
“曾有壹部紀錄片叫《河殤》,從原始村落有圍欄到封建社會有長城,便論證出中國人封閉的劣根性可以追溯到史前。荒謬之極,難道古代歐洲就沒有城墻?被稱為‘千裏長城’的羅馬壁壘被他們吃了?英國現在還有‘哈德良長城’和‘安敦尼長城’擺在那裏!”
“這就是逆向民族主義者的邏輯模式,截取壹個共性,偷梁換柱成中國人的個性,然後加以斷章取義的批判。最顯著的代表,就是寫《醜陋的中國人》的柏楊先生。他看到中國商人激烈競爭,而日苯商人遵守商業秩序,就說中國人喜歡窩裏鬥,卻無視全球商業競爭都有這樣的共性。於是引申出這種論調:壹個中國人是壹條龍,三個中國人是三頭豬、三條蟲。壹個日苯人是壹頭豬,三個日苯人加起來就是壹條龍。”
“根據這種邏輯模式,我們可以隨便造句。例如,中國人用圓桌子吃飯,說明中國人虛偽,因為不敢用眼神直視對方;而西方人用方桌子吃飯,證明西方人真誠,註重彼此的交流。至於中國人也有方桌,西方人也有圓桌,則不在逆向民族主義者的考慮範圍。”
“還有壹種邏輯模式,叫做雙重標準,也是逆向民族主義者的最愛。我們還拿柏楊先生來舉例,他說:‘洋人可以打壹架回來握握手,中國人打壹架可是壹百年的仇恨……為什麽我們缺少海洋般的包容?’回過頭,他又在另壹篇文章說:‘以色列人還擊力很強,遇到苦難,他們會掙紮,要對方付出代價。中國人是算了算了,壹句話,壹筆勾銷,和稀泥。’由此可見,中國人報仇是缺少包容,中國人不報仇是和稀泥,而西方人怎麽做都是對的。”
“不是中國人醜陋,是逆向民族主義的中國人醜陋!子不嫌母醜,狗不嫌家貧。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狗,嫌自己的國家太窮,認為只要跑去別的人家,就立即過上富貴生活。甚至,有些狗認為別的人家把自家占了,他就能成為壹條富貴狗。別人家扔壹塊吃剩的骨頭,他叼起來,也有些富貴狗的模樣。這樣的例子很多,現在國產貨取個洋名就好賣,請個洋人打廣告就好賣,壹個道理。”
馬小雲讀起來饒有興趣,偶爾還有些小慚愧,因為他似乎也有做狗的嫌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