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魏芳華

西風緊

玄幻小說

大魏景初三年(公元239年)五月間,冀州平原郡陽光刺眼,天氣炎熱。
壹陣輕風掠過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百三十八章 轉機

大魏芳華 by 西風緊

2025-3-10 21:14

至關重要的大戰,鄧艾卻沒有來。

鄧艾忽然渾身發熱,風寒咳嗽、幾不能下榻。司馬懿派郎中前去慰問,病不是裝的。但這種風寒急癥、顯然可以故意染上,譬如半夜把身上打濕站到庭院裏,第二天多半就會病倒。

他有這樣的動機,畢竟鄧艾受到召見時、並不知曉許昌之役的結果。如果鄧艾是故意的,那此人實在太讓人心寒了,若非司馬懿、鄧艾還在做守稻草的小官!他就是這麽這麽回報知遇之恩的。

但鄧艾剛從涼州回來,壹路奔波,也不是不可能真的生病了。

無論什麽原因,這樣的大戰不能再讓鄧艾督軍,司馬懿也顧不上壹兩個人。不過此事也給司馬懿心頭蒙上了壹層陰影,司馬家是沒有選擇,但這些所謂心腹親信、在關鍵時刻卻可能會有自保的小心思!

除此之外,司馬懿最信任的和最有能力的人,便是自己親自教導的司馬師。然而司馬師在許昌大敗,威信極受影響,於是只能讓司馬孚共同督軍南線伊闕關。

軍中諸將已換上了大量士族子弟,包括衛瓘、荀勖,高珣(高柔從子)、賈充(司馬師屬官)等,還有之前被曹爽除職的壹些舊將,都得到了升遷。另有不少立場不明的將領,許以封侯的獎賞留用,不過中外軍將領之中、曹氏老家譙縣的人很多。

這也是司馬懿不願意急於開戰的原因,短時間內任命的將領,有經驗的、可靠性存疑,清查家族關系比較可靠的,在中外軍中,是兵不識將、將不知兵。現在豫州潁川郡、兗州陳留國這些“士家”最多的地方又被占,士卒也變得不太可靠。

但現在確實沒有選擇了,叛軍已經抵近洛陽,若再不出戰,軍心人心都會進壹步崩潰。

好在新五營將士早已被朝廷收拾服帖,對朝廷軍令、軍法相當懼怕,他們習慣性地會聽從上方軍令;同時司馬懿在軍中頗有威望,將士們不認識自己的將領、但是認司馬懿。否則司馬懿把這幫人調集起來都有問題。

此時朝陽已經升高了,正在雲層裏穿梭,大地上塵土彌漫。

叛軍大量兵馬果然繞行北面布陣,因為伊闕山的阻隔,他們靠著山過來,有個角度。所以這麽晚了,叛軍還未發起大規模進攻。

小規模的戰鬥早就開始了,主要是在伊闕山中的山林裏。那地方平時根本沒有路,但軍隊會開路,只不過山上擺不開戰陣,只能在裏面對峙打鬥。

但靠近伊闕關和伊水的地方,軍隊也很難上得去,太過陡峭。

洛陽軍在北面的開闊地上列大陣,橫面以向

北偏東的方位展開。敵軍繞行過來,前面仍然是壹個斜線,南端離得最近,北端要靠近、還得走不少路。

這片開闊地上,有壹處山勢平緩的山丘高地。司馬懿就站在高地上督軍,旁邊大旗迎風招展,大鼓正在“咚、咚……”地發出緩慢的巨響。

敵軍壹小隊馬兵瞅準空隙,舉著旗幟騎馬過來了。靠南端這邊修了壕溝工事,敵軍不易攻進來、但自家兵馬出去也不方便;於是敵軍小隊騎馬過來,壹時間竟無人阻攔。

那幫人到了百步之外,藩籬後面便開始放箭,箭矢大多落在敵騎的前方。

敵騎終於勒馬停下來了,他們竟然齊聲大喊道:“殿下詔令,降者不殺!”壹邊大喊大叫,壹邊向北沿著大陣橫面跑馬。

接著後面又來了壹隊馬兵,故技重施,齊聲吶喊道:“陣前扔兵器、舉雙手,無罪有賞!”

前面那隊馬兵又換了喊話:“將士們,想想南面的家眷!”

大陣中有壹些司馬師的私兵,頓時大罵起來,每句都是對方的女眷親屬。

很快洛陽軍的大陣中,壹隊輕騎沖了出去。敵軍兩小隊人馬見狀,也不交戰,掉頭就跑!

沒過多久,南邊的敵兵路程最近、率先靠近了大陣,偏軍在遠處開始射箭。這邊的洛陽軍將士,也躲在壕溝藩籬後面放箭。

塵土彌漫的半空,“劈劈啪啪”的聲音,箭矢飛舞的黑影成片。

單是射箭不會有多大效果,擺在前面的陣列必然是甲士、還有盾牌和木藩籬。不時有傷亡,也只是消耗而已,人們不至於因為遠在百步外的箭矢、便會潰敗。

果然敵軍大量的方陣,陸續開始進逼,從南到北、先後靠近。雙方大陣的南端都直抵伊闕山北麓,叛軍的大陣仿佛在旋轉壹樣。

這樣的行進,叛軍北面會離伊闕山越來越遠,要向來路的大豁口回援、路程也會進壹步拉開。

司馬懿左右看了壹眼,便向山丘上的壹座簡陋望樓走去。

部將們見狀,急忙勸道:“望樓數日而成,修建不結實,太傅當心。”

司馬懿不管他們,猶自慢慢往上爬。他已經六十七八了,這麽大的年齡不可能親自上陣拼殺,連盔甲也沒穿,爬木樓倒是輕便了壹些。

果然這木頭搭建的望樓有點單薄,司馬懿剛爬到中間、便感覺木頭在風中搖晃。他歇了壹下,上面的兩個士族收起弓弩,拽住他的壹條手臂,他終於站到了上面的木板上。

望樓頂部覆蓋的是稻草,風

壹吹,周圍的稻草在亂飄。司馬懿俯視著前面的宏偉景象,大地上黑壓壓壹大片全是人馬方陣。

在這壹片大陣之上,雙方起碼已經超過了十萬人!

司馬懿打了很多仗,他已經記不清、是否在哪裏看過如此多的人聚在壹起。不管是在西線、還在討伐公孫淵的戰場,大軍都是分成了很多路在戰鬥。因為地形的限制,不是有山、就是有水,很難找到這麽大壹片的平地。恐怕只有在中原以及河北的戰場,才能把這麽多人都聚攏在同壹片戰場上。

在中原的決戰,幾乎所有將帥都會選擇集中兵力,否則就像現在的境況壹樣,雙方會不斷橫向展開。兵力少的壹邊容易被包抄夾擊。

風中籠罩著不停息的弦聲、人聲馬嘶,就像在大市上壹樣,嘈雜壹刻也不停。此時大多位置都在放箭,北側戰線離得比較遠、南側不時有正軍步騎開始沖陣了。

司馬懿註重觀察著敵軍的人數部署。大概估計,敵軍已經擺開了起碼四五萬人之眾!

至少前面那些方陣組成的大陣,不太可能是兵屯雜軍,否則這種橫擺的巨大軍陣,壹處被輕易擊破、很容易被分割。

王淩、諸葛誕的中外軍精銳,壹共就三萬余眾;令狐愚有壹萬多人。司馬師回報說秦亮的兵屯也很能打,但存疑。

另外許昌軍降兵的偏軍能很快使用,只要把中高級將領換了,立刻就能射箭,中外軍將士的武藝技巧沒什麽問題。偏軍多半只是負責投射,也不容易潰退。

很簡單就能算出來,叛軍比較能戰的兵馬,幾乎都在這大陣上。而且已經展開交戰。

司馬懿弓著背、壹手扶著旁邊的木頭,銳利的目光審視著戰場,神情幾經變幻,時而充斥仇恨,時而目光冰冷。

不知什麽時候,望樓下已經聚集了壹群將士,都在擔憂地擡頭觀望、勸說。但此刻司馬懿充耳不聞,他似乎什麽聲音都聽不到了,連遠近的吶喊、嘈雜也仿佛漸行漸遠,他隱約在傾聽內心的聲音。

能否扭轉壹切的轉機、壹改揚州反叛以來的被動,時機就在眼前!

司馬懿終於俯身對下面喊道:“子玉,派人去伊闕關,傳令護軍將軍(司馬孚),可審時度勢出擊。”

高珣揖拜道:“喏!”

在伊闕關南,司馬懿在那裏留有最精銳的武|衛營壹部、約萬人之眾,還有中軍偏軍壹萬多人輔助,守關的兵屯等大批軍隊。

叛軍的最大弱點就是能戰的精兵不夠多,他們在南線不可能還有兩萬精銳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